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罗广祥神父向马戛尔尼提供朝廷内部的情况。皇帝共生20个儿子,但活下来的只有4个。“皇帝为人非常谨慎小心,因此没有人知道他想立哪个儿子为继承人。”由于中央帝国没有长子继位制度,而是像罗马法规定的那样“确立继承人。”康熙统治60年,他在接班人问题上曾有过不幸的经历:他曾不得不废黜指定的接班人,让他死在牢里。康熙的儿子雍正了解这个失败的先例,便秘密地把他的继承人的名字放在一只封好的盒子里,并写在随身携带的一份文件上。这个名字就是乾隆。乾隆学他父亲的办法。不过,这种谨慎做法并无必要,因为乾隆在1796年85岁时宣布内禅,公开指定嘉庆继承皇位。 “乾隆不准任何一个儿子插手国家事务。”他一个人统治国家。“他亲自批阅所有奏折。事无巨细,他都亲自过问。”马戛尔尼录下罗广样神父的这段话时,却没料到“皇帝事必躬亲”这一点正在他本人率领的使团问题上得到证实。不过,皇帝是听取6名国家主要人物、内阁大学士的意见的。这6人原则上是平等的,但其中1人的实际地位比其他5人高。 附体再生的人 皇帝最宠信的人就是和珅。他是“一个出身贫微,靠自己的才干爬到最高官职的鞑靼人。”但他靠的还不光是才干。“乾隆把他从皇家卫队的一名小官一直提拔到受宠的宰相位置。20年前,乾隆在一次检阅皇家卫队时被和珅的魅力所吸引。和珅深受皇帝宠爱,不断得到提升。”人们可以估计到这位善良的神父向马戛尔尼谈了更多有关和珅在责任心很强的乾隆皇帝生活内占有充满浪漫色彩的位置的情况。不过,一个大使的报告必须有一定的分寸。关于那个问题,他只在报告中作了暗示。其他一些同时期的材料表明,和珅不仅是皇帝的宠臣,而且也是皇帝的嬖幸。 皇帝后宫尽管有过许许多多的爱情故事,但这恐怕是中国皇帝所经历的最奇特的事了。乾隆在很年轻约时候发疯似地爱上了他父亲的一名妃子。他的母亲皇后娘娘发现此事后就想消除诱惑他儿子的这种力量:皇后召见那名有罪的妃子,强迫她用白绫自缢。40年后,一天乾隆皇帝检阅皇家卫队,他发现站在第一排有一个漂亮的小伙子,长得和他曾经热恋过的妃子几乎一模一样。中国人都相信暴死的人死后灵魂到处游荡,然后附体再生。乾隆更相信这点,因他是喇嘛教徒,相信灵魂转生。他不怀疑他曾热恋的妃子的灵魂附在这个小伙子身上再生了。据说,他和这个年轻人在一起尝到了很久以前没让他尝到的幸福。 宠臣和宠妃 和珅迷住了比他大35岁的皇帝。他漂亮、健壮,热爱生活。他聪明机灵,谈吐动人。他并非真正是一名文人,只是善于辞令,会写一些短诗,然而他当上了总督、尚书、中堂,并是后来登基当上皇帝的嘉庆的太傅。 对于和珅的地位,一位前耶稣会士曾用一句话来概括:“皇帝年事已高,再说所有国家都有一些蓬巴勒和蓬帕杜尔。”蓬巴勒是葡萄牙国王约塞的宠儿和首相;蓬帕杜尔则是路易十五的情妇和顾问:对和珅的最好形容就是他既是宠臣,又当宠妃。 通常,作为最高官员的中堂是代表天朝政府在皇帝面前说话的。乾隆与和珅之间的暧昧关系打破了天朝制度的平衡。他使文官等级制度不能行使其建议权,甚至不能向皇帝进谏。他成了皇帝前面不可逾越的屏障,加剧了专制体制。 至于同是鞑靼人的“二号大学士”福长安,罗广祥神父没说什么,只说他让哥哥娶了皇帝的侄女。的确,其兄福康安将军功绩突出:他胜利平定了台湾和西藏的叛乱,出色地管理过对外接触最多的广东省。福长安很年轻时就被任命为内阁大学士,“虽然他像一个得宠的人,而不像是一个有才干的人”。他之所以有这么高的地位,主要是因为他与和珅的关系十分密切。 这两名阁老后来成为宫廷积怨的牺牲品。乾隆一死,他的儿子嘉庆就把他们抓了起来。和珅被勒令像他的前身那位妃子一样用白绫自缢而死。福长安原判死刑,后被免死,但他被迫帮助和珅自杀。 至于第三位满族内阁大学士阿桂,因为年事已高,他已不再怎么过问国事了。不过皇帝还征求这位老臣的意见。皇帝常在批文中写:“通常有远见卓识的阿桂对此有何意见?” 另外三位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成员——二名汉人和一名蒙古人——的影响要小些。读者将会遇到他们中的一位,即蒙古人松筠,他在马戛尔尼回国途中陪送到杭州。不管他们的能力有多强,他们对君主的影响就小多了。 由于所有一切都取决于年迈的皇帝本人以及他的宠臣和珅,马戛尔尼懂得他必须亲自同皇帝或和珅谈,吸引他们,向他们解释,并说服他们——总之,要跟他们谈判。但是,罗广祥神父介绍的朝廷情况使马戛尔尼感到十分困难。难道朝廷里有权的人是否会不像躲在无形的礼仪屏障后的幽灵那样在他面前走过呢? 与此同时,船队…… 中国人像关心英使那样关心他的船队。英国人向浙省地方官要求“指给空地一块,俾伊等支立帐房,将船内患病之人送至岸上暂行栖息。”皇帝立即作出答复:“毋许僭越所指地方滋生事端,沿海居民亦着禁止前往该处。”这种隔离是有道理的。从8月6日至29日,“狮子”号上死了5人:1名兵士,1名木桶修理匠,2名水手,1名军官。水手们用醋冲刷甲板,做烟熏消毒,给船舱通风。 8月27日,浙江巡抚长麟在一份奏折中写道:“且船泊珠山,四围皆系沙泥,不能支立帐房。查珠山之西北有一岑港,在此停泊可以避风放心,且船泊山下即可在船旁支立帐房。”人和船都在一个地方,负责监视外国人的部门就感到方便了。皇帝朱笔批道:“好。” 无论是英国船队的航行情况还是夷人的表现,皇帝都一清二楚。但皇帝受他人影响,全朝廷的人都知道这一点,唯独他自己不知道。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